揽月湖,杨柳依,英才荟萃比造诣;
崇人文,尚科技,弘德博学求真理;
……
8月22日
湖科青年学习青年习近平之“追寻青春足迹,践行青春梦想”师生代表在圣地延安唱响青春激扬的《奋进之歌》,来自揽月湖畔的声音在圣地延安的久久回荡

这声音像一条红色的丝带
将千里之外的湖科和红色圣地紧紧连在一起
这声音像一颗红色的种子
将红色基因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学子的心底
慢慢生根、发芽,长成茁壮的大树
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
传向更辽远的四方……
吴基良:
追寻总书记青春奋斗足迹,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开班仪式上,校长吴基良勉励青年师生,指出:十五六岁时,习总书记来到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知青岁月——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他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离开。习总书记在给梁家河乡亲们的信中深情写道:“我始终不曾忘记在梁家河度过的难忘的7年,始终不曾忘记那片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我们将追随习总书记的青春足迹,感受总书记经历的艰苦岁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奋斗足迹中、从梁家河“大学问”里获得启迪,更加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走进杨家岭、枣园,感悟峥嵘岁月


杨家岭、枣园,1938-1947年中共中央机关和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居住,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党的“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学习和时局》、《关于重庆谈判》等都诞生于这片红色的土地。
在杨家岭和枣园,逐梦师生聆听了延安市委党校老师讲解张思德烈士事迹。正是有了张思德烈士这样彻底为人民的好战士,才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聆听了“只见公仆不见官”、最后一个亲人送去参军,最后一粒粮食送到部队的军民鱼水情的故事。逐梦团的师生们深深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不忘初心、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和无穷力量。


传承红色记忆,延安保育院的故事

“又学习,又玩耍”,这是毛主席给延安保育院小朋友题词。简单的题词背后却隐含着一个伟大的故事:延安保育院。“延安保育院”是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救助战难儿童、革命烈士遗孤和共产党高级将领子女而成立的。革命将士和仁人志士舍家纾难奔赴前线,留下无人照料的子女或遗孤。幼小的生命有的在后方嗷嗷待哺,有的在枪林弹雨中转移,经受了残酷的战争洗礼,但“马背上的摇篮”却给了他们无限温暖。据不完全统计,十余年间养育了5000多名孩子,这些孩子中,有李鹏、李铁映、邓林、伍绍祖、刘太行、任远征……。保育院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
真实的历史题材和声光电等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仿佛走进了那个年代,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的无限牺牲和为了保存红色的种子而展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革命先辈们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的牺牲和努力让在场同志无不动容,更加感受到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23日,湖科学习青年习近平逐梦小组将深入革命圣地宝塔山、凤凰山等革命旧址,探访革命遗迹,追寻先烈精神;走进梁家河,追寻总书记的青春足迹,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记者袁永军 延安报道)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